社教

张忠培先生在《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良渚文化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18 13:27:48 点击率:2184次

  2015年5月28日,《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出版座谈会在余杭召开,中国考古学会前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等文博专家出席会议。现将张先生在座谈会上讲话摘录整理如下:
  我是半个专家,我不会研究古文字,所以我就在故宫博物院找了两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尤其是刘雨先生这位专家来了。我今天就讲4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本书表述的是什么,是文字?是图画?是符号?我看目前都做不了结论,是什么?就是个谜。现在中国在陶器上有文字,有图画或者有符号,最早引起注意的是半坡文化而且讨论过。我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第二卷》我还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的谜到现在没有解开。我们说中国考古学有五大文化谱系,一个是长江中下游的环太湖的马家浜——崧泽——良渚这个谱系,一个是西拉木伦河的谱系,一个是黄河下游的谱系,一个是黄河中上游这个谱系,再一个是长江中游的谱系。这五大谱系里面都有陶器上面有这些刻画符号。唯独我们这个地方搞出一本书,还印制的这么好,把这个谜集中起来变为一个平台。这本书编制很有科学性,每一篇资料都有一个名称,有器物出土的编号,这个文字这个符号这个画在陶器石器玉器的哪一个部位都说的清清楚楚,这件事情太重要了,这就是科学性。你以后看报告也好找资料也好,或影印这本书的资料也好,你提某某书,某某陶器,就是那个编号。这本书的编辑也有自己的意见。陶文他按照三大系统分类,但又不下结论,书的后面还有一个索引,索引也高明,按地点哪个遗址哪个遗址来把这些归类。这本书作为一个资料的水平,以编辑来说科学性强。
  第二个问题,我要讲讲这本书的意义,这本书的意义是通过这本书把这个谜搭成一个舞台,这个舞台的价值在于:凡是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面来跳舞,来唱歌,来表演。把材料集中,而且是科学性的集中,结束了过去要这里找材料那里找材料的历史。虽然这本书不一定集合了所有的资料,但是已经集中了不少,要说一定是很全,咱们不敢说,但是基本上是这个意思,达到了这个时代的水平,构建了一个求解这个谜的平台,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是,这本书是实现文物保护的一个举措。因为凡是涉及到这本书的资料,在相关报告里查不出来的或者报告没有发表的,我们就知道你的报告没有发表,你就不得不发表这个材料。要是在这个书里查不出来,那是什么原因,你把资料眯了?漏了?以后博物馆收藏了这批东西或者说哪个考古所保留了这批东西,你要让作者随时能够去查找出来,那就是他要把你这本书里的东西都要保护好。宋代人搞金石学,宋代人搞青铜器,宋代人公布了七八百件青铜器,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二百件,那就是说只剩下四分之一。但是金石学的书还留存,所以《金石录》这本书包括《博古图》就起到文物的保护作用,这是另外一种形态的保护。我正是因为这个理由说服了张柏,我说考古报告出版要补助,张柏说不能补助,这是属于研究啊,我们是搞文物保护的,而且财政不给钱。我说那不对啊,我就想来想去想出了这个例子,就是金石学,我说将来很多文物要消失,可是报告会保留下来,所以现在凡是编报告国家都补贴钱,就是拿着这个例子。从这个意义又说这本书是文物保护的举措。第三层意义是这本书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一个助力。良渚遗址要不要申遗?我说良渚遗址当然要申遗。为什么它要申遗?良渚遗址的年代是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到公元前二千七八百年。这个年代,是在龙山时代之前,在我的分期里是相当于半坡四期文化和泉护二期文化。也就是相当于大汶口文化的花厅期和大汶口文化的西夏侯期,相当于红山文化的晚期,红山文化的晚期是良渚文化的前期。相当于长江下游的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相当于良渚文化后期。相当于黄河中上游的半坡四期文化和泉护二期文化,他的前期相当于马家窑文化。但是就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看,如果我们要谈中华五千年文明,只有良渚文化能拿出来,其次可以拿出来的是红山文化晚期。别的地方,例如殷墟,是距今三千二三百年,二里头文化是夏王朝的后期,也就距今三千五六百年这个期间吧。你要说拿出五千年的文明证据只有拿良渚文化。我们到处喊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但是在古遗址的世界遗产中的就没有一处遗址能说明我们具有五千年的文明,这是个大事。所以良渚遗址的申遗,不是余杭的事,不是杭州市的事,也不仅是浙江的事,是全国的事。我们要通过申遗,向世界宣示,中华存在着五千年文明,例证就是良渚文化良渚遗址。所以我说良渚遗址应该是拿去申遗,我积极支持,我们应该大声呼唤。而这本书的发表又是我们正在积极谋划申遗的一个助力。我们在座的专家有余杭的,有杭州市的,有浙江省的,还有外省的,包括我在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个申遗成功,那余杭人民,余杭的良渚遗址管委会,我们各个为之努力的同志,对我们中国作出一个伟大贡献,我们应该鼓掌。
  第三个问题,我们怎么去求解这个谜。我们今天这个会有一点使我感到很兴奋,我们这个谜不应该从甲骨文这个角度来去解读他,或者说不仅仅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解读他。原因很简单,中国文化是多谱系的,良渚文化显然不是殷墟商周那个谱系,他们文化谱系不一样,当然他们也是有关系的。既然我们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我们怎么拿一个谱系的研究成果去解析另外一个谱系的。我们也可以去解析,因为他们有交流,他们是一体的,但不应该只是这个。那应该怎么办?今天有很多朋友提出来,有的说从功能,但是我主张是不是从这些文字这些符号存在的环境,例如他在什么陶器什么部位,这个陶器在哪个地方什么地方发现的,为什么同类的陶器这个有这个字,另外的没有?这个他所存在的墓葬的墓主人,或者说他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人员存在什么关系。就是这个笼统的概念环境就是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面做分门别类的具体的研究,去求解在什么陶器有什么符号他又在那些地方没有这些符号,这些符号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先这么猜猜谜,行不行?总的来说呢,我这个意见也不能称为意见,也是猜谜,所以猜谜就要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这个舞场我们就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家欢呼吧,大家跳舞吧。为了破解这个谜,你可能跳了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的舞,跳不出个门道,那我们在跳。反正就是学习这个问题,第一不能搞专制,第二不能搞民主,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咱们不搞,我们搞自由主义,自由的讨论,自由的争鸣,所以我们大家在这个猜谜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志张炳火,组织一帮力量,把这个谜都集在一本书里面,为大家做出一个贡献,我们感谢张炳火同志。
  我介绍一下张炳火其人。张炳火原来是搞党政工作的,后来当了良渚遗址管委会的主任。第一件事情当主任期间他解决了良渚遗址要不要保,怎么保的问题,这个他摆平了,接着就启动了如何保的问题。良渚遗址到今天能申遗,他有开启之功。第二件事他建成了一个良渚遗址的新的博物馆,启动了目前良渚博物院的陈列设计招标工作,这我亲自参加,我觉得我还贡献了一点力量。第三件事他在良渚文化的学术研究上他有贡献:第一他在《东南文化》和《文物报》两个地方发表过两篇文章。第二个文章是良渚古城发现以后,我原本认为杭州市应该欢呼,浙江省应该雀跃,这个发现是杭州和浙江的大喜事,也是全国的一件大喜事,可是我们杭州和浙江一片喊打声,说这是陕西的虎来了,就好多人找到我,要我反攻,要如何如何,我说不要理他,他去讲他的,我到良渚古城发掘现场看了,严文明先生也到发掘现场看了,良渚古城城墙上有一口井还有一个灰坑都是良渚文化分期的第四期打破了这个城墙,板上钉钉,没有问题。为了发现良渚古城城墙,那一年我跑了5趟,争论干什么,不必争论不是争论的问题。后来他们攻击的很厉害,张炳火在读书中就发现一个问题和我讲,我说那你就写一篇文章吧,我帮你推荐到文物报发表。他就写了,我就把他放到文物报发表了。这下一发表,这些反对的声音就都没有了。第二,关于出版的一系列良渚文化丛书,他既是策划人又负责主编。对良渚文化的研究,那他不如这些书的作者,可以说那些写书的人哪个人都比他强,但是他可以把它组合起来,咱们实事求是,他可以把人力物力投入到编辑出版这些书这就是贡献。第三,就是今天这本《良渚文化刻画符号》。我要重点说一个,他从一个党政干部转为文物管理干部,而且他很安心文物工作,这个角色的转换他很到位。如果我们每一个市或者每一个县级单位有那么一位张炳火,我们的文物保护事业就比今天好多了。我们文物保护事业需要这样的干部,他是我的朋友,我们面红耳赤的争吵过,但他还跑到我家两三趟。后来我说你有什么苦你说说,我们两个拉近了,你说我们两个人应该这么来理解良渚遗址保护,哪条线我们要守,哪条线我们可以妥协。你回去做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专家和国家文物局的工作我帮你做。就这么一件事我觉得我们是朋友,相互支持,我是从全国文物事业的保护出发来支持这么一位朋友。而这位朋友今天干成了这么一件事,我又尤其感谢,如果我们全国每个县有这么一位张炳火,我们文物事业不是保护的挺好,所以在文物保护事业里面我们要有这样一批干部。

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  深入推进建筑遗产保护 从这里认识良渚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