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凌家滩聚落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自然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年。
1987年以来,五次考古发掘约2650平方米,发现墓葬70座,祭坛1座,祭祀坑3个,积石圈4个,人工垒砌的石墙1条,出土陶器、石器、玉器1700多件。
发现最早和最大面积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它是经稻杆和稻壳搅拌摔打成块后经窑火烧成,经测试烧成温度在800~1000℃。质地坚硬,是我国砖的祖形,这些陶块一层层砌码,厚度达0.6~1.5米。还发现一口用红陶块砌成井壁的水井,井口直径1米,深3.8米。
凌家滩墓葬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独特,玉质之精美,纹饰之神秘,制作之精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堪称重大发现。其质地有透闪石、阳起石、叶蛇纹石、利蛇纹石、绢云母、水晶、玛瑙、玉燧、石英、绿松石等。其加工方法采用了阴刻、抛光、片切、浮雕、圆雕、透雕、钻、减地法、线切、砣机旋磨、管钻、砣机切等技术。器型有玉钺、玉斧、玉戈、玉玦、玉璧、玉环、玉璜、玉龙凤璜、玉镯、玉管、玉喇叭形坠饰、玉塔形饰、玉菌形饰、玉人、玉龙、玉鹰以及重达88公斤的玉猪等。这些大批精美玉器有别于其它文化,表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玉器文明。其中刻有原始八卦图的长方形玉片和玉龟同时出土,印证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有关八卦的信息;腹部刻有圆圈纹和八角星纹的玉鹰,它们最能体现先民的原始宗教思想。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栩栩如生,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条玉龙。具有最早“合符”意义的玉璜,代表了军事联盟或婚姻制度的反映。其龙凤璜的发掘出土,表明中国龙凤文化发源于巢湖流域。玉人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最早最完美的原始人整体形像,第一次展示了原始人的丰采。
凌家滩遗址无论从哪方面论述都表明先民已脱离对自然和图腾崇拜的低级阶段,进入了高级阶段的文明社会,表现了文明古国的特征。凌家滩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反映的文化特征和性质,表明它是巢湖流域一支相对独立发展的考古学文化,巢湖流域也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之一。
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6月25日凌家滩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凌家滩》专著被评为安徽社科二等奖。
索引:凌家滩 红陶块 墓葬 玉器
作者:张敬国